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动态

英语系:疫情下的存在主义危机思考

外国语学院2020年第6期科研工作坊

作者:    摄影:    责任编辑:科研处来源: 审核:    发表时间:2020-05-10点击:

 

近日,外国语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6期在线科研工作坊活动。本期主讲教师为张菁华副教授,她分享的主题为“疫情下的存在主义危机思考”,英语系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。本期工作坊由英语系教师周松老师主持。

会议伊始,张菁华老师从这次全球新冠疫情出发,引出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理念。许多资料显示“存在主义”最初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·马塞(1889-1973) 提出,但早在19世纪上半叶,丹麦哲学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(1813-1855) 就已提出了“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‘存在’,哲学的起点是个人,终点是上帝”的观点而奠定了存在主义发展的基础。他还提出了现代人的“不知道有自我,不能够有自我,不愿意有自我”的人生三种绝望状态。除了克尔凯郭尔,存在主义哲学主要的代表还有尼采,加缪,海德格尔和萨特。

存在主义真正的发展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,人们普遍存在生存的危机感,异化感和荒谬感,个体的人没有了归宿感,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“局外人”。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成了安慰战后人们支离破碎心灵的一剂良药,并由此蓬勃地发展起来。张老师一一介绍了这5位哲学家的主要代表思想和作品。

接着,张老师着重介绍了法国哲学家萨特(1905-1980)的5个主要思想:存在先于本质,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,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,人有自由却无法逃避选择的自由(不做出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),人需要不断超越和突破才能成为自我。在现实疫情的影响下,人们除了生活习惯和方式被迫发生了改变之外,心灵感受到死亡如影相随,从未离得如此之近,而由此引发了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。在现实生活普遍体现的“存在感危机”中,张老师归纳了5点,并着重强调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提倡的是 “拥抱不确定性”,人生没有“终极的智慧”,由此也不必奢望人生的完美和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   最后,张老师从“存在主义”哲学思潮中总结了4点对“存在感危机”的解决方案:活在当下,倾听自己真实的内心面对外界的压力,不随波逐流,自己赋予自己存在的价值感。在讲到第1点时,张老师有意埋下了一个“梗”。她coin了一个单词“inauthentically”, 并调侃道英语中有 “authentically”这个词,却没有“inauthentically”这个词,这说明人们经常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界限,而有时会把虚幻的想法当做未来发生事件的理论支撑。本次工作坊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,希望同事们在以后申报课题的过程中能多考虑一下哲学思想研究,并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。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们对这次分享活动很感兴趣,并表达了在今后的人文社科研究中取得更大发展的热情。

Copyright © 伟德国际(victor-1946)体育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ICP备10014564号-1